中国,润滑油第二大消费国
中国拥有广阔的基础油需求格局,822万吨/年的基础油装置总产能也让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基础油生产国之一。然而自2016年3月开始,国内的基础油资源却越来越少了,润滑油生产商的采购单上越来越多的出现了白油、粗白油的品目。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源是润滑油消费税。
润滑油消费税政策变更历程
我国润滑油消费税实行价内税,从原料环节开始征收,可在成品环节进行抵扣,最终还要转嫁到消费者的成本中去。目前国内润滑油、基础油的消费税征收标准是1.52元/升,折合吨价是1711.52元,如果再计算17%的增值税的话,光税额就要超过2000元/吨。
时间/消费税政策/备注
2006年4月1日//0.2元/升或225.2元/吨//起征
2009年1月1日//1元/升或1126元/吨//上调0.8元/升
2010年10月1日//变压器油、导热油免税//--
2013年1月1日//废油再生基础油免税//--
2014年11月29日//1.12元/升或1261.12元/吨//上调0.12元/升
2014年12月13日//1.4元/升或1576.4元/吨//上调0.28元/升
2015年1月12日//1.52元/升或1711.52元/吨//上调0.12元/升
2016年3月1日,轻质白油、粗白油及化妆品级白油标准开始实施,而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3年发布的47号及50号公告,符合行业标准的白油可暂免征收消费税,一时间基础油生产企业看到了减免消费税的机会。作为润滑油基础油产业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白油与基础油的大多数指标类似,下游用途也有重叠,且国内多数基础油产品均可以满足粗白油行业标准,尤其是在闪点、粘指方面更要高于白油,因此基础油便顺势加入了白油领域。
初期,炼厂尚能提供基础油与白油两种票据供客户选择,白油票价格一般低于基础油票约400元/吨(消费税为1711.52元/吨),部分炼厂因没有白油生产资质,便将基础油改为变压器油和有机热载体(导热油)两种免税产品对外销售,以此来达到规避消费税、只征增值税的目的,进而提升产品利润。
而在尝到甜头之后,多数炼厂已不再提供基础油票据,一时之间基础油票成了香饽饽,产能严重过剩的基础油突然之间便从市场“消失”。
对于润滑油生产企业的采购而言,开具白油、粗白油、变压器油、导热油等免税产品的基础油固然要比正常情况下的基础油便宜,但却无法在成品润滑油环节进行抵扣,除非生产变压器油和导热油,不然仍需要自己补交消费税。麻烦多了、风险大了,润滑油生产企业也难以招架。
另一个深受其害的则是进口基础油,由于进口商在报关时皆已进行完税,即关税、消费税、增值税全部缴纳,因此进口商断然不能开具白油票进行合理避税,这也导致国产基础油的价格优势愈加明显,进口商也只能在质量和消费缺口上加大营销力度。
高额的利益驱使下,在白油名录下挂靠的产品越来越多,受伤的也不只是润滑油企业,甚至发生“因为产品颜色为白色便定义为白油”、“非标柴油也当白油卖”等现象。但利益背后市场也应警惕,合理避税毕竟只是委婉的称呼,实则不过是市场或企业将税制当中“非不应该”、“非不允许”的内容强行利用,但当国企、民企甚至整个市场都在肆无忌惮的利用漏洞时,有没有考虑过漏洞一旦被堵上,市场又该会变成什么样呢?